《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赏析:诗人在清晨时分走进古寺,描绘了寺内曲径通幽、花木繁茂的景色,以及山光、潭影所营造出的空灵氛围。最后以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收尾,更凸显出寺庙的宁静与禅意,仿佛能让人的心灵在这寂静中得到净化。

《终南别业》—— 王维
原文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赏析:王维被尊称为 “诗佛”,这首诗是他禅意诗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写了诗人随心而行,走到水的尽头便坐下看云起云落,体现出一种随性、自在的心境,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豁达态度,充满了禅理与禅趣。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原文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赏析:诗人沿着莓苔上的履痕寻找常山道人,一路上看到白云、静渚、春草、松色等景物,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最后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表达了在这宁静的自然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了禅意,竟达到了无需言语就能领悟的境界。

《饮酒・其五》—— 陶渊明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诗人虽居住在人世间,但却不受世俗的喧嚣干扰,因为内心远离尘世。在东篱下采菊时,悠然地望见南山,傍晚时分山气美好,飞鸟归巢,这种自然景象中蕴含着人生的真谛,诗人想要表达却又觉得难以用言语说清,体现了一种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超脱的心境。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孟浩然
原文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赏析:诗中描写了义公禅房所处的环境,空林、秀峰、深壑、夕阳、翠影,构成了一幅清幽的画面。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引出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暗示了义公的禅修境界以及诗人对禅意的理解,即心灵应像莲花一样纯净,不被尘世的污浊所沾染。

《鸟窠和尚偈》—— 鸟窠
原文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理。人生来去皆无踪迹,来来去去的事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不必再去追问浮生的种种琐事,因为人生就如同一场梦境。体现了对人生的无常和虚幻的深刻认识,以及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

《寄南山景禅师》—— 栖白
原文
至今寂寞禅心在,任起桃花柳絮风。
赏析:短短两句诗,却蕴含着深远的禅意。即使在桃花柳絮随风飞舞的热闹景象中,禅师的禅心依然寂寞、平静,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表达了一种对内心修行的坚守和对尘世喧嚣的超脱。

《颂平常心是道》—— 慧开禅师
原文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赏析:此诗告诉人们,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美好,只要心中没有烦恼之事,能够以平常心去看待一切,那么随时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体现了一种平和、自在的禅心。

《退步》—— 布袋和尚
原文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插秧的场景,传达出一种独特的禅悟。低头插秧时能看到水中的天空,意味着在专注于当下的劳作中可以领悟到别样的境界。“退步原来是向前”,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有时候看似后退,实则是另一种前进的方式,体现了禅学中对事物的辩证看法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江雪》—— 柳宗元
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极其寒冷、寂静的冰雪世界,千山之中没有飞鸟的踪迹,万条道路上也不见人的脚印,只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孤舟上垂钓寒江中的雪。诗中所营造的孤独、清冷的氛围,蕴含着一种对尘世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具有浓厚的禅意。

相关文章:
云南省水域救援技术教练员培训班(红河承训点)圆满结业04-20
福州:4月21日试鸣防空警报04-20
增开!调整!涉及齐齐哈尔多趟列车04-20
许是曾经有相思倾心编著阮雾梨闻砚辞推荐完本_已完结许是曾经有相思倾心编著(阮雾梨闻砚辞)04-20
挖到宝了!谷雨时节恩施鹤峰春笋香,舌尖上的春日盛宴正当时04-20
2025农业展望大会在京召开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