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报告:中国顶级AI模型正抹平差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8:12:00    

本报记者 马梦阳

“中国顶级人工智能(AI)模型正接近抹平与美差距。”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由著名AI科学家李飞飞领衔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机构(HAI)于近日发布的《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在使用主要人工智能评估基准进行衡量时,中国AI模型与美国AI模型的性能差距从2023年的两位数,缩小至2024年接近持平。例如,中国和美国模型在MMLU(衡量大规模多任务语言理解)方面的表现差距从两年前的17.5%缩小到2024年底的0.3%。
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进步在其相关论文研究和专利方面都有所体现。自2016年以来,中国AI相关的出版物稳步增加。该报告汇编的数据显示,到2023年,中国已处在AI研究论文的全球领先地位,研究论文数量占全球总数的23.2%,而欧洲和印度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5.2%和9.2%。中国在AI专利授权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占2023年全球AI专利总数的69.7%,其次是美国(14.2%)。印度《铸币报》也关注到这一报告的发布,其报道称,印度的人工智能员工队伍和人工智能使用范围都有所增长。但在私人投资、专利产出、研究论文引用和创建全球公认的AI模型等领域依然落后。
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是近两年该领域的关键词之一。斯坦福大学HAI执行董事、AI指数指导委员会成员罗素·沃尔德表示:“去年,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其范围和影响只会继续增长。”报告发现,从医疗保健到交通运输,人工智能正迅速从实验室走向日常生活。2023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223种AI医疗设备,而2015年只有6种。自动驾驶技术也已走向商业化应用。美国自动驾驶公司Waymo每周提供的自动驾驶服务已突破15万次,中国百度公司旗下“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也在多个城市应用。
此外,全球企业正大力投入人工智能,并推动了创纪录的投资和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发展势头尤为强劲,在全球吸引了339亿美元的私人投资,较2023年增长了18.7%。
当下,全球对人工智能的乐观情绪正在上升,但分歧依然存在。在中国(83%)、印度尼西亚(80%)和泰国(77%)等国家,绝大多数人对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持乐观态度。相比之下,在加拿大(40%)、美国(39%)和荷兰(36%)等地,乐观情绪要低得多。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逐渐拓展到各个领域,各国政府正加大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力度。2024年,美国出台了59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规,是2023年的两倍多。在全球范围内,自2023年以来,在75个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中,提及人工智能的数量增加了21.3%,比2016年增加了9倍。

相关文章:

广汽发布12款车规级芯片04-12

特朗普政府将赶走在美避难的阿富汗人、喀麦隆人04-12

伊朗外长已率团抵达阿曼 准备与美展开核谈判04-12

商务部:美“对等关税”将给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带来巨大伤害04-12

焦点访谈 |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如何布局?各地开始“划重点”04-12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2001年以来最大单周涨幅04-12

部署开展2025年退役军人就业服务专项行动04-12

美国海关报告关税系统出现故障 暂未征收关税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