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南京大学文学院主办、南京大学昆曲传承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昆曲研究》集刊正式创刊。著名作家、南京大学杰出客座教授白先勇,戏曲研究名家、南京大学文学院吴新雷教授出席创刊座谈会并受聘担任集刊顾问。

据悉,《中国昆曲研究》以白先勇先生与南大的不解之缘为创办契机,旨在赓续南大昆曲学科百年传统,成为昆曲学的最前沿阵地和信息集散地,助力昆曲史和昆曲理论建构,系统探讨昆曲的艺术价值、历史意义,推动昆曲的传播接受和对外交流,为学界提供最全、最新、最高的昆曲研究成果。
白先勇对于《中国昆曲研究》的创办寄予厚望,他表示,这是继南大昆曲传承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之后的又一盛事、意义非凡,将成为联系海内外昆曲名家学者、聚拢昆曲研究世界力量的重要开放性平台。他藉由“昆曲进校园”活动,特别是青春版《牡丹亭》在年轻学子中引燃的传统文化复兴热潮,回溯了这些年致力于使昆曲观众年轻化、以昆曲之美和昆曲研究消解文化认同焦虑、让青年学子充分展露文化自信等不同阶段的种种努力,再次强调高校是传承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力量。白先勇还欣然在会场推介起由南大等高校学子领衔主演的校园青春版《牡丹亭》,“校园版中,首位登场的杜丽娘就是南大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研究昆曲,还能在舞台上‘粉墨登场’,这对于昆曲传承非常重要。”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表示,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重镇,南京大学始终肩负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使命。明年将迎来昆曲申遗成功25周年,《中国昆曲研究》的创刊恰如春江潮涌,既是回应国家文化战略的主动担当,也是彰显南大百年学脉的薪火传承;既打造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学术平台,更以曲学新声践行文化思想,为筑牢文化自信根基贡献学术力量。他期待,《中国昆曲研究》成为昆曲传承发展的思想库、创新源和人才池,在学界同仁的护航加持、精心培育下,携手打造学术、文化、育人三个“共同体”,以严谨学风守护昆曲文脉;以创新思维激活传统基因;以美育和中华文化遗产浸润青年心灵,为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作出更大贡献,谱写更多华章。
因赶录新编电影昆曲《顾炎武》无法亲临现场,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主席、省演艺集团总经理柯军特别发来书面致辞,祝愿《中国昆曲研究》创刊成功。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春版《牡丹亭》的肯定,是对昆曲人和昆曲事业的极大鼓励。在昆曲的理论研究与传承教育方面,南京大学有着一百多年的吴梅传统。《中国昆曲研究》的创办,不仅反映了南京大学悠久的昆曲学术历史,展现其作为高校昆曲教学发祥地的学术实力,更体现了让昆曲更加与时俱进、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时代需要。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新雷介绍,南大创办《中国昆曲研究》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和教学相长的现实基础。自曲学大师吴梅开坛讲学,到陈中凡教授首倡开设昆曲课、匡亚明老校长为昆曲传播四处奔走等,一百多年来,南大昆曲研究硕果累累,未来可期。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晓认为,新时代的昆曲研究需要进一步往纵深发展,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也需要更多像白先勇先生一样对昆曲抱持极大热情的人全力以赴地投入。
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温州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方昆曲剧院等研究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昆曲艺术传承的研究与思考,为如何办好《中国昆曲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剪辑 周嘉楠
校对 盛媛媛
相关文章:
著名作家白先勇又双叒到南大,受聘担任学术集刊《中国昆曲研究》顾问04-26
独家 | 潘玥:面对特朗普的PUA,为何说印尼是个挺妙的样本?04-26
中国垒协:扎实备战洛杉矶奥运会 完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04-26
闪电评论|全球媒体奏响和合之声04-26
值得收藏!神舟二十号发射任务全回顾04-25
春游驿城·踏青季(盘古园)供市民乐享的“绿色福利”04-25
中国女曲:洛杉矶奥运会全力冲击奖牌04-25
美国极限施压,中国要顶住、挺住、站住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