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烈士遗物、手稿档案等珍贵文献资料,让孩子们驻足凝视,有的眼里还泛起了泪光……4月26日上午,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主办的“弘扬红岩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让烈士回家”主题活动走进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聂晶、黄细亚、胡作霖3位红岩英烈的书信、诗稿和手稿等文物及相关文史资料也在本次活动中回到了他们的母校重庆一中。
上午9点过,活动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421广场正式拉开帷幕。师生们首先走进了布置在现场的“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主题展览参观。在红岩文化中心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依次参观了展览中陈列的历史图片、烈士遗物、手稿档案等珍贵文献资料。大家驻足凝视、认真聆听,不少学生眼中泛起泪光。
“红岩英烈的故事我们已经在书本上看过很多了,但通过这次的展览、讲解,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不仅仅是故事,而是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真实发生过的英烈事迹。”一名高二学生在参观完展览后动情地说。
在随后举行的红岩英烈文史资料交接仪式中,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向重庆一中捐赠了《民国聂晶写给大哥聂仲逊的信》《1949年黄细亚的诗稿》《民国胡作霖论报纸的新闻角度手稿》等3件文物及相关文史资料。这些史料真实记录了英烈们在峥嵘岁月中的英勇事迹,接下来也将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让红岩精神薪火相传。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著名学府,有7位红岩英烈曾在这里就读或工作。”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二级巡视员朱立群在活动现场致辞时表示,这里有“让我们交换一个微笑”的黄细亚,有在国民党特务面前大声疾呼“我无过可悔”的易仲康,有进步学生代表聂晶、韦延鸿、李承林,还有优秀教职员工代表陈以文和胡作霖。“他们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毅然投身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崇高事业,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用生命和鲜血凝结成了‘红岩精神’”。

据介绍,“让烈士回家”主题系列活动自2019年启动以来,已先后走进上海、江苏、四川、陕西、山东等省市以及重庆市内22个区县,通过讲述英烈事迹、文史资料交接、情景剧展演、专题报告、主题展览等多种形式,把红岩英烈的事迹和革命精神送回他们曾经学习、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这既是铭记,更是传承!”朱立群说,到场的领导、师生通过本次活动,回溯伟大红岩精神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和科学内涵,感悟精神伟力,汲取信仰力量,坚定前进方向。
此外,在学校大礼堂还上演了“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演职人员以讲、诵、展、演等鲜活的表演形式,带领师生穿越时空,重温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砥砺强国报国的初心使命。其中“绣红旗”环节更是由红岩文化中心演职人员和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学生代表共同完成,把演出推向了高潮。

“参加本次活动对我个人道德素养的提升,以及对红色文化的进一步认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来自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高二19班的陈骏辉在分享自己参加活动的感悟时告诉记者,在学业方面,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想要追求的目标更加明确和坚定了。“同时,红岩英烈们面对危险时体现出来的责任感尤其让我印象深刻,这可以提醒我们在各种情境下都能非常坚定地应对各种变化。”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高二19班的王宝珠同学则用了坚定、真诚和希望三个关键词来概括自己参加活动后的感受。“坚定,就是我们要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和信念;真诚,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对待我们的学业和生活;希望就是我们要对未来要有高远的憧憬,并为之努力奋斗。”
红岩文化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持续深化与教育系统的协同合作,推动更多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让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相关文章:
“2025春季重庆文旅进高校暨大学生出游计划”活动举行04-26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河北省通信管理局深入开展学习教育04-24
临沂,“六连冠”!04-24